战争之所以爆发,主要源于俄国与日本双方的雄心壮志。
要说起这事,还得从1904年讲起,俄国和日本都在盯着中国东北的满洲以及邻近的朝鲜。满洲本是清朝的地盘,但那会儿清政府已经衰败到管不住局面。
俄国对满洲的地理位置很是看重,打算通过修建西伯利亚铁路,把势力延伸到太平洋,还租了旅顺港作为海军基地。日本则觉得满洲离朝鲜太近,朝鲜对于日本的安全和扩张计划来说非常重要。两国都想在这块土地上插旗,结果矛盾也越来越激烈。
日本忍不住了,在1904年2月8日偷偷袭击了俄国在旅顺港的舰队,正式拉开了战争的序幕。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激烈的战斗,从陆地上的奉天会战,到海上的对马海战,双方不断交手,战斗打得非常激烈。
战场设在中国,满洲变成了一片焦炭得。
这次战争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,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东北地区展开。满洲的铁路、港口以及城市,都变成了战斗的主场。
俄国利用西伯利亚铁路输送部队和补给,而日本则从海上展开攻势,逐步逼近。战斗的地点,如旅顺港和奉天(现在的沈阳),都是清朝的领地,但清政府根本无力干预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。
战争拖得越久,破坏越严重,居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难过,家园被摧毁,经济也完全瘫痪。俄国和日本的军队在满洲肆意行动,但这片土地的主人——清朝,却像个旁观者一样,没有任何作为。
当战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,突然意识到这里是属于中国的土地。
占到一半,俄国和日本都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:这片土地归中国所有。虽然满洲的管理还算宽松,但名义上依然是清朝的领土。两国在战场上拼得再激烈,也无法忽视中国的存在。
在旅顺港的围城战中,日本军队攻打俄国守军时,城里还有不少中国工人和居民。日本必须和这些人打交道,不能弄得太僵,要不然补给和后勤就会出现大麻烦。同样,俄国方面也是如此,他们在满洲的铁路沿线也驻有不少部队,平常也得和当地中国人保持良好的关系。
美国、英国这边都不想看到东亚局势拖得太久,反复提醒俄国和日本,这场仗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打的,总得给中国一些面子。两国虽然没有立即停止战斗,但彼此心里都明白,赢了也得向清政府做个交代。
战事一停,条约里都能看到中国的影子。
到1905年的时候,日本赢得了战争,俄国则陷入了困境。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斡旋下,两国签署了《朴茨茅斯条约》。条约内容包括俄国将旅顺港和辽东半岛的租借权让给了日本,同时还承认了日本在朝鲜的利益,甚至把库页岛南部也割让给了日本。
但哪些地方,特别是满洲,原本都是中国的。清政府看到这情况,当然不干,觉得自己被他们偷偷分了地,坚决提出抗议。不过,由于那时候清朝太弱,抗议只是喊喊口号,没多少实际效果。后来,他们不得不和日本签了《北京条约》,被迫承认日本在南满的利益。
这事儿挺耐人寻味的,俄国和日本在满洲激战得挺火爆的,但最终他们不得不承认,这片土地的主权还是归中国的。他们赢得的只是使用权限,不是所有权。
日俄战争给我们上了一课:领土和主权这玩意儿,可不是打仗几下就能搞定的。俄国和日本虽然都算大国,但在中国土地上动手时,最终还是要面对中国的实际存在。战事一结束,他们一看,满洲依旧属于清朝,没法改变。
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也挺沉重的。满洲变成了一片废墟,清朝的威望大打折扣。特别是日本,尝到了一点甜头后,野心变得越来越大,到了1931年,直接发起“九一八事变”,把整个东北给占了。
土地归属于中国,谁也无法夺走。
俄国和日本为了满洲和朝鲜拼得你死我活,最后才发现这些地方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的。
他们虽然赢了,短暂获得了一些优势,但最终还是得承认中国的领土主权。这件事告诉我们,不管国际形势多变,土地的归属还是那个主人,没人能轻易抹去历史和事实的存在。
最可靠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